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
中国古代文论有批评文本的文学化(中国古代文论具有文学化倾向);批评方式的诗性化(古人论理时的常用方法);批评文体的泛体化(无定体,而无所不体)等特点。
先秦儒家和道家在文学理论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,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,两千多年来,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创作实践,奠定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基础,确立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品性。
先秦文论对后世文论的影响主要表现:
第一,主张文学表现真情,反对虚情假意;
文学风格的八种类型
典雅(从经书中熔化得来)、深隐(文采不显示出来)、精简(节省字句,剖析入微)、明显(语言的质地直接明了)、繁丰(辞采丰富)、壮丽(体制宏伟)、新奇(承旧而出新)、浮蘼(文辞浮华而无主)。
第二,重视艺术修养和语言表现技巧;
第三,在内容和形式上,孔子提出了“文”、“质”互依的理论;
第四,注重“言意”关系;
第五,庄周提出的“天籁说”,不仅规定了我国抒情文学和音乐的最高境界,也反映出对诗歌形式的最关键因素——节奏的深刻认识。
第六,道家的“齐(斋)以静心”、“乃凝于神”、“以天合天”、“指与物化”等思想,对后人研究酝酿、构思、形成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等有很大的影响。
艺术流派有哪些
中国艺术流派有田园诗派、边塞诗派、江西诗派、香山九老、豪放派、唐宋派、婉约派等;西方艺术流派有佛罗伦萨画派、威尼斯画派、尼德兰画派、荷兰画派、佛兰德斯画派、学院派等。